
前言:痛袋是一個來源於日文的御宅族專有名詞,意指用各種動漫精品裝飾的袋子或背包。ACG愛好者會以收集動漫周邊並製作痛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作品和角色的喜愛,同時也是御宅族之間的一大社交符號。不過,你知道最原初的痛袋意思嗎,又或是痛袋製作需要注意什麼嗎?如果你剛開始接觸動漫周邊,不妨隨我們的腳步了解一下痛袋「痛」在何處。
透過本文您可以了解:
一、「痛袋」的「痛」是什麼?
二、痛袋製作需知
三、「痛袋」不「痛」!令人自豪的痛文化
一、「痛袋」的「痛」是什麼?
痛袋是什麼?
痛袋是指以襟章、毛公仔、亞加力立牌等動漫精品和周邊加以裝飾的背包或手袋。ACG愛好者通常會選擇帶有透明窗的袋子,將自己心愛角色或作品的動漫精品放入其內展示,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喜愛。除此之外,許多粉絲還會圍繞動漫選擇其他飾品來精心裝飾痛袋,實現視覺、色調和主題上的和諧統一,打造出一個專屬於作品和角色的「移動展示櫃」。
痛袋為什麼會「痛」?
即便在了解痛袋的實際含義之後,你也一定會疑惑:明明只是用動漫精品裝飾的袋子,為什麼痛袋會「痛」呢?要解釋痛袋意思,我們還需要回到它的本源中理解。
痛袋起源於日本,日文寫作「痛バッグ」。在日文中,「痛」具有「令人尷尬、汗顏的行為」的意思。痛袋通常掛滿吊飾、徽章等動漫精品和角色周邊,御宅族用這一方式來盡情表達自己對角色和作品的愛意。但動漫精品的數量和密度通常都較為誇張,就連御宅族都自嘲「宅味毫不掩飾到讓人汗顏的程度」,痛袋這個帶有自嘲意味和熱烈情感的稱呼也就此誕生。
除了痛袋之外,這種「痛」也延伸到其他的日常物件上:一些御宅族會穿上大面積印有動漫人物圖案的衣服,來表達喜歡和熱愛,這就是所謂的「痛衣」;還有粉絲會將自己的車貼上印有心愛角色的車膜,原本普普通通的汽車搖身一變,成為示愛的「痛車」。
二、痛袋製作需知
你想要擁有屬於自己,也專屬於心愛角色和動漫的痛袋嗎?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動漫精品和周邊的新·御宅族,並且想要嘗試自製痛袋的話,我們建議你留意以下3個痛袋製作需知:
- (一)選擇強度合適、本身較輕的透明袋子
製作痛袋的理想袋子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 材質具有一定的強度:痛袋上通常都會裝飾大量動漫精品,而像襟章、徽章這樣的金屬製品,雖然單個重量不大,但數量一多,其總重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如果打底袋子的材質較薄、強度小,袋子可能會因為承受過多的重量而變形,極大地影響其使用壽命。尼龍布料耐磨防水,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此外皮革製成的袋子也可以考慮。
- 重量較輕:正如前文所述,徽章襟章、景品Figure等這些動漫周邊其實有一定重量,因此我們在選擇製作痛袋所需的袋子時,盡量選擇其本身重量較輕的產品,避免最終成品過重,影響使用體驗,而且過重的痛袋也會影響我們揹出去的熱情。
- 透明袋子或設計有透明窗的袋子:這些袋子可以同時展示更多的動漫精品,部分空間較大的痛袋甚至可以裝下景品Figure、毛公仔等動漫周邊,給予我們更多製作和裝飾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找不到滿足上述條件的袋子,那麼你其實也可以選擇透明的背包或單肩袋,只不過這些袋子所能提供的展示空間和可選擇動漫精品類型會比較受限。至於帶有透明窗的袋子也分為外置式痛袋和內置式痛袋,它們的區別具體如下:
- 內置式痛袋(帶有透明窗的袋子):放置動漫精品的隔層處(痛層)在袋子的內部,空間較小,適合放置徽章襟章、立牌等體積小、比較扁平的周邊。內置式痛袋由於空間較小,透明展示窗通常都緊貼著,這雖然可能更清晰地展示動漫精品,但也增大了周邊磨損的概率。
- 外置式痛袋:在痛袋的側邊另外設計有一個放置動漫精品的空間,而不像內置式痛袋那樣痛層是位於袋子內部的一個隔層,並且外置式痛袋的空間更大,可以放置毛公仔、景品figure、扭蛋公仔這種體積更大或形狀不規則的動漫精品。
- (二)盡量選擇你最想炫耀的動漫精品
既然我們要製作痛袋,表達自己對心愛角色和動漫的喜愛,那麼不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漫精品。不少人可以能會顧慮於周邊本身的價格或擔心磨損了心愛的動漫精品,但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我們其實完全不必擔心這樣的問題。與其將它們困在家中的展示櫃中,不如讓心愛的角色和我們一起「行萬里路」。
- (二)盡量選擇你最想炫耀的動漫精品
既然我們要製作痛袋,表達自己對心愛角色和動漫的喜愛,那麼不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動漫精品。不少人可以能會顧慮於周邊本身的價格或擔心磨損了心愛的動漫精品,但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我們其實完全不必擔心這樣的問題。與其將它們困在家中的展示櫃中,不如讓心愛的角色和我們一起「行萬里路」。
- (三)痛袋保護措施
如果你擔心將動漫精品放入痛袋中展示所造成的磨損,我們可以選擇一些保護措施:
- 可掛式保護袋:適用於毛公仔、盲盒公仔、人偶掛飾等體積中等的周邊,我們可以將周邊放入其內,再將它掛在痛袋上。它除了可以保護掛件這類比較容易磨損弄髒的周邊產品之外,還可以將原本不是掛件的周邊外掛在痛袋上進行展示。
- 襟章徽章保護袋:如果你主要使用內置式痛袋,我們十分建議你為展示的襟章購置保護袋。如前文所述,內置式痛袋容易在動漫精品上留下劃痕,保護袋則會大大降低磨損的概率。
- 卡片保護套:除了襟章之外,卡片也較容易收到磨損,導致圖案變得不清晰,因此我們也可以購入專門的保護套,將它們保護起來。
Tips:除了專門保護套之外,ACG討論區也有網友分享食品保鮮袋同樣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果想要包裹徽章襟章這樣的圓形物體,可以參照茶餅的打包手法
三、「痛袋」不「痛」!令人自豪的痛文化
無論在中文還是日文語境中,「痛」這個詞似乎都不能談不上一個積極正面的詞彙:疼痛不適的(中文),令人尷尬的、令人汗顏的(日文)。但痛袋本身是ACG愛好者熱愛的象征,製作痛袋是御宅族表達喜愛的方式。出於熱愛和欣賞的表達行為被冠以一個相對不太積極的詞彙,這種錯位和御宅族所使用的「痛袋」似乎隱含著一種微妙的恥感。
的確,無論在香港還是日本,ACG都是游離在主流文化邊緣的文化。而將裝飾得極為花哨的痛袋大搖大擺地揹到大街上,這種張揚的行為在痛袋誕生的千禧年代(即便在今天,在許多人眼中)是毫無疑問的出格行為。
可是在個人為主的痛物文化誕生的20年後,精心製作的痛袋依舊在御宅族肩上有些鬆垮但又不容置否地揹著,陪伴它的主人出行遊歷。這種行為看似張揚,其本質是一種可愛的自我悅納。每一個用心之作的痛袋背後都包含著其主人對角色和作品的喜愛,他們或受到作品故事的啟發,或被角色的個性深深打動。
被影響和打動並非可恥的事情。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通過痛袋表達自己的喜愛也並沒有什麼不對。正相反,這種欣賞和喜愛的實體化,這種不吝於表達自身感情的行為,也消解了其最初具有的自嘲式的微妙恥感。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物件加入了「痛」的行列,例如痛車、痛衫、痛傘逐漸發展形成一種獨特的「痛」文化。而在「痛袋」逐漸變成一個普通的、意指掛滿動漫精品袋子的專有名詞的當下,我們或許也應該回想起那個事實:痛袋未曾疼痛過。